2004年4月,年前鼎暉出資600萬美元,獲得分眾傳媒9.37%股份。
掛牌公司發(fā)布上市輔導公告后,國也二級市場股價聞風而動,這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了。究其原因,年前恐怕與公司的業(yè)績大變臉脫不了關系。
他們的“死因”大致有三:國也1、違法行為被行政處罰,IPO注定命途多舛;2、業(yè)績變臉;3、前十大股東一直在拋售。但是,年前也有公司在發(fā)布上市輔導公告后,股價非但沒有上漲,反而是直接掉頭向下。峻嶺能源主營鄉(xiāng)鎮(zhèn)燃氣設施設備安裝和燃氣銷售業(yè)務,國也公司2014年12月4日掛牌,2014年12月31日做市。
年前回購股份將進行注銷或用作股權激勵。僅僅只有一個半月的時間,國也股價就被打回原型,一度跌至9.9元。
業(yè)績大幅度下滑,年前是很難通過發(fā)審委審核的,這也許是公司被投資者“拋棄”的重要原因。
一名資深保薦代表人向讀懂新三板表示,國也“受到行政處罰,需要企業(yè)到處罰當局開守法證明,但守法證明不好開。第二,年前突然加大營銷力度,或者用某種辦法在沖業(yè)績。
首先判斷一家公司的視角雖多,國也但從員工的角度只有一個,那就是能不能給你帶來超出預期的經濟回報,其他都不重要。在這個問題上,年前一定不要有老板灌輸給你的代入感,因為公司無論成功和失敗,對大多數老板和高管來說都是有獲得的,也有退出方式的。
360的周鴻祎曾說他“不喜歡為錢而工作的員工,國也但一定要給員工好的經濟回報”,國也這話的悖論在哪兒?就一點:一家企業(yè)有什么資格要求員工不為個人發(fā)展而只靠使命感支撐呢?每個人都希望做既有意義、又有情懷的工作,但前提是有合理回報,馬云早年確實忽悠了一些人拿很少的錢跟他一起創(chuàng)業(yè),但那是有縝密的商業(yè)規(guī)劃和遠期財富故事做背書的,我不認為其中有人是純粹被忽悠過去的。我知道不少人欣賞這類公司,年前但為什么不推薦你去這樣的公司呢?因為這類公司有可能被一份文件打敗,年前也有很大可能性兼并或重組,而在這個過程中,公司創(chuàng)始人和VP們始終是有機會解套的,比如優(yōu)步中國歸了滴滴,柳甄馬上去今日頭條開工了,趕集與58合并,楊浩涌轉首就做了瓜子二手車,土豆的王微也轉行做了追光動畫,但普通員工甚至中層不會有這份好運。
郵箱 :565481190@449.com
胎死腹中網 ?2000-2017